【香港冷知識】茶餐廳的起源

香港本土 歷史與由來 飲食

很多人肚餓時都會選擇在茶餐廳「醫肚」,那你有聽過茶餐廳的起源嗎?

茶餐廳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由於香港政府已停止發出大牌檔牌照,茶餐廳是大牌檔演變而來。

另一種常見看法是茶餐廳的前身是冰室,這些飲食場所主要販售冷飲、雪糕、沙冰等冷凍食品,在1950至1960年代間風行。

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受西式飲食的文化影響,冰室開始提供較為廉價的仿西式食物,例如三文治、多士等小食。

有些設有自家麵包工場的冰室更會生產菠蘿包、蛋撻等食物,配搭咖啡、奶茶、紅豆冰等飲品出售。

食品選擇逐步擴展,發展成現今的茶餐廳,並開始供應粵菜、歐美料理,甚至提供晚餐小菜。

大家平時光顧茶餐廳,還有機會聽到一些特別的「暗號」:
- 飛邊:去麵包皮
- 走色:不要豉油或肉汁
- 加色:加肉汁或豉油
- 加底:加飯或麵
- 雙扣/孖扣:配料和飯或麵都少
- 扣底:少飯或麵
- 和尚跳海:滾水蛋
- 敗家仔:阿華田
- 敗家女:好立克
- 夏惠姨:西多士
- 汪阿姐:熱咖啡

除了以上用語外,大家還有試過聽到伙記的其他暗號嗎?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