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冷知識】哀傷的五個階段

哲學與心理學 哲學與心理學

失戀﹑生老病死﹑失業﹑爭吵﹑絕交,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或正經歷這些情況。這類哀傷的情況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現時的你又在哪一個階段?

哀傷的五個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由精神病學家Elisabeth Kübler-Ross在1969年的著作《論死亡與臨終》中提出,概念是由一群身患絕症的患者所啟發,希望可以使大眾關注死亡問題並就相關問題作出指導。

書中指出哀傷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否認 (Denial):
在這階段中會拒絕承認事實,會眷戀於錯誤或較易接受的現實。例:「不是一直都相安無事嗎?」

2.憤怒 (Anger):
當意識到不能否認之後,會開始變得沮喪,並認為對自己是不公平的。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上天真的不公平!」

3. 討價還價 (Bargaining):
心存希望可以避免事情發生或尋求妥方案,或嘗試與神談判。例:「如果可以…我什麼也可以…」

4. 抑鬱 (Depression):
開始絕望地接受現實並變得沉默,大部分時間都沉溺於傷心和不快之中。例:「什麼事情也沒有意義了」

5. 接受 (Acceptance):
開始冷靜下來,反思個人觀點,情緒回復穩定。例:「既然無法抗拒,那就接受吧」

雖然哀傷的五個階段在當時十分著名,但其後卻因為缺乏研究數據支持而在學術界中受到其他教授批評。經歷過傷心的你,又認同以上的階段嗎?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