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中國古時作弊的刑罰

歷史與由來

雖然我們都知道作弊是不道德和不誠實的行為,不過原來古人早已有各種方法在考試作弊,而作弊的歷史也十分悠久?

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最常用於遴選官員的方法。由於參與人數眾多,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作弊的情況也經常出現。

古代學子為了增加被選拔的機會,因此有各種作弊的方法,例如小抄、抄字的衣服、襪子等。由於古時沒有照片,考生更會找槍手代筆。當然,賄賂主考官是更為方便的方法。 

不過被發現作弊並非沒有後果,在古代只要被發現基本上都是重罰。

比如宋代賄買若然被揭發,行賄受賄者都可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亦可能被牽連受罰。清朝乾隆管治期間,被發現者按刑律,除了取消資格外,更要帶枷示眾,發配充軍,還可能累及身邊的人。

在清代的順治十四年更發生了「丁酉科考案」,是為中國科舉史上最大的科場舞弊案。當時以江南闈十六房主考全部斬立決,數十人被正法或貶徙尚陽堡、寧古塔。期間,數百名舉人在清兵夾帶下赴北京重考。

雖然在現今作弊不需要被處死,不過亦有機會被退學、取消考試資格、考生終生不能再報考等,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看輕作弊啊。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