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冷知識】自我懲罰的怡和午炮

香港本土

假如中午經過銅鑼灣海邊,一定有聽過一聲炮響。究竟是甚麼原因而堅持每天鳴炮?難道是因為節慶或是致敬?非也,午炮的出現原來因為 #自我懲罰。

怡和午炮 (The Jardine Noonday Gun) 位於銅鑼灣告士打道避風塘的岸邊,為怡和洋行所有。午炮顧名思義是每天正午12時鳴放的禮炮,而每次鳴炮前也會搖鈴8次。在1841年,怡和洋行購得東角岸邊土地,在此地興建貨倉和貨運碼頭。不過由於當時海盜叢生,為了保護貨倉,怡和洋行於是設立私人炮台。

那麼這座約3呎的大炮為甚麼會演變成懲罰?最普遍的說法是由於「禮節」壞事!除了作防衛之用,怡和洋行亦會於大班(即外國商人)抵港或離港時,鳴放禮炮以作歡迎或送別之用,表示敬意。直至1850年代,怡和洋行如常鳴炮時,引起駐港的英國官員不滿,認為禮炮是用於向軍人致敬,而怡和洋行只是私人商行,沒有權力和資格鳴放禮炮。作為小懲,該高官下令怡和每天都必需鳴炮一響。怡和為了自我懲罰,便一直維持此儀式。

不過此儀式卻曾差點兒消失。於1941年日軍在佔領香港時,曾奪走大炮,令大炮因此而不知所終,儀式亦被逼暫停。幸好1945年,英國皇家海軍贈送了能夠發射6磅重砲彈的大砲,令鳴放禮炮得以繼續。不過1959年,由於附近的居民投訴炮聲過響,因此把原有的大炮放置在旁,並換為可以發射3磅重砲彈的大砲。

午炮在除了正午鳴放外,亦會在元旦前夕響炮,寓意為一年的終結,藉此送舊迎新,又名「子夜鳴炮」。找天正午前往銅鑼灣避風塘的海旁,感受一下大人物般的待遇吧。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