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關於連儂牆的由來?

歷史與由來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有時候一些簡單的歌詞配以優美的旋律,就已經足以打動歌迷的心靈,特別是正在身歷其境。在極權統治的時代,自由比一切更加可貴,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連儂牆的冷知識。

連儂牆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小城區(Mala Strana),該處原本只是一面普通的牆壁,1980年,披頭四成員約翰連儂(John Winston Lennon)被一名瘋狂歌迷在其寓所前槍殺,各地都有不同的悼念活動。在捷克,有一名不知名的藝術家將John Lennon的肖像和歌詞畫到牆中,一方面用以表達對John Lennon的思念,另一方面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前身)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東歐唯一一個擁有民主的國家。在二戰之後,捷克在蘇聯的影響下成為了一個共產主義國家,西方流行歌曲被共產黨禁止,John Lennon不少歌曲都與共產主義存在分歧,成為了不少捷克人的精神支柱,亦成為受政府限制的禁歌,有些音樂家更會因為播放這類歌曲而被判入獄!

John Lennon身亡後,藝術家將肖像和歌詞畫到牆中的舉動,觸動了共產政權的神經,政府嘗試粉飾肖像和歌詞,將藝術家描述為酗酒者﹑精神病患者﹑反社會人士﹑西方資本主義代理人等,亦視做法為「反對國家的顛覆活動」。

那怕一次又一次的清潔,甚至安裝監控攝像頭和安排夜間守衛負責看守,極權政府也無法民眾阻止表達意見,人們對自由的追求還是會在第二天在牆壁顯示出來。

慢慢地,連儂牆成為了捷克人追求言論自由和非暴力抗爭的紀念碑,亦成為全球愛與和平等全球理想的象徵,更有人認為連儂牆對捷克人在1989年反共產黨統治的天鵝絨革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2014年,香港在金鐘出現了第一幅連儂牆,政權沒有聽到人民的聲音;五年後,連儂牆再度出現,並在各區散播,也許它們會被破壞,或許會被政權消失,但對自由的追求,早已植根在每一個香港市民中。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