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冷知識】香港獨一無二的洋紫荊

香港本土

問到大家最能代表香港的花是甚麼花,相信非洋紫荊莫屬了。大家只要細心留意身邊的植物,都能看到洋紫荊,而且作為香港市花,相信大家對它都不會陌生。不過其實我們看到的洋紫荊,原來都是來自同一棵。甚麼叫來自「同一棵」呢?

洋紫荊在1880年於香港第一次被發現,是由一名神父在香港島薄扶林鋼線灣發現,當時利用插技的方式移植到位於薄扶林道的伯大尼修道院。後來這個獨特品種更成為了香港市花,所以今天你能在區徽、區旗及硬幣等不同地方看見洋紫荊的圖案。

洋紫荊是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是紅花羊蹄甲和宮粉羊蹄甲兩個品種混種而成,屬於混種植物,不可以自行繁殖。這個情況就好像馬和驢混種而成的騾仔,並無生殖能力,所以不可以繁殖下一代;洋紫荊亦一樣,只有花但不會有果。所以說,現今在街上看到的洋紫荊,都是1880年發現的「複製品」,全部也是由相同的一棵洋紫荊來的。

不過,自身沒有繁殖能力的洋紫荊又是怎樣遍地開花?就是靠 #插技方式 移植。不過由一棵複製成那麼多棵,再要令它成長成苗非常花時間,所以香港普遍的洋紫荊都採用 #嫁接法 來繁殖。即是將宮粉羊蹄甲的樹幹打橫切開,再在上面嫁接洋紫荊,情況就好像斬了他人的頭再將自己的頭接上去。

大家可以憑洋紫荊的樹皮顏色和質地找到嫁接繁殖的接合處呀!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