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冷知識】讓人難以忘懷:蔡格尼克效應

哲學與心理學

為什麼追不到的對象,記憶會特別深刻?你有想過這與「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設置懸念的技巧是同一原理嗎?在心理學中,這可以稱為蔡格尼克效應!

蔡格尼克效應 (Zeigarnik effect) 又稱為蔡氏效應,由蘇聯心理學家布爾瑪.蔡格尼克 (Блюма Вульфовна Зейгарник) 在實驗後發現。當中指出一般人容易忘記已完成和有結果的事情,卻對未完成、未達目標和中斷了的事情記憶猶新。

他注意到侍應通常對未付帳單時的客人資訊更清楚,卻對已付帳單的客人記憶較少,於是就此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並將報告在1927年發展在雜誌心理學研究(Psychologische Forschung) 上。

報告指出,任務完成後,壓力便會降低。如果任務中斷,壓力會持續存在和發酵,最後使事情更加深刻。試想想考完試後討論時,往往印象中最深的不正是你不懂得作答的那題嗎?同時,報告建議在學生上課時加入活動或一些不一樣的課題,比起不間斷地完成課堂,更能讓學生記得內容。

了解完蔡格尼克效應,對你的人生又有沒有新的啟示?嘗試放下釋懷,也許會令你有不一樣的人生!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