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冷知識】屯田防衞的海門

香港本土

說到屯門一名的由來,這個歷史久遠的地方和古代軍事的關係密不可分。

「屯門」顧名思義即是「屯兵之門」,也是「屯田防衞的海門」的意思,是在中國歷史文獻最早出現的香港地名。最早在屯門的故事相信是關於杯渡禪師的,住在屯門的朋友應該都聽過杯渡路。相傳在南北朝的時候,杯渡禪師來到香港屯門修道,在青山的大山岩居住,並建了一「杯渡庵」,後稱「青山古寺」,直至民國初年改建成今天的「青山禪院」。

自唐朝開始,中國與外地的海上貿易日漸發達,對象包括波斯、大食(阿拉伯帝國)、印度、中南半島及南洋群島等地,獲譽為海上絲綢之路。而屯門地區扼珠江口外交通要衝,外地船隻北上廣州進行貿易必先經屯門地區。

所以唐朝開元二十四年,朝廷正式設立 #屯門軍鎮,並且駐軍二千人,屬於安南都護府,視屯門這個交通樞紐為廣州南方的港口重鎮。這時屯門一名亦正正式式開始在不同文獻中被使用,所以我們可以在不同的詩詞及文獻中看到屯門這個名字出現,而且屯門的景色已在不同的詩作中被描寫出來,這足以證明由於海上交通的便利,屯門一地在唐朝已經非常聞名了。

屯門亦曾經被改名,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時,屯門被併入元朗約,並以青山為名成為 #青山分約。到了1960年,香港政府開始計劃在其上發展第一代衞星城市,名稱仍然是青山新市鎮。屯門就一直被稱為青山區。

直到1972年,青山區終於恢復使用舊名屯門,改名屯門區;並於1973年正式宣佈發展 #屯門新市鎮。有趣的是直到今天,屯門和古代仍然很相似,屯門仍然在香港航運交通上擔當重要角色。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