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冷知識】莫利紐茲問題

哲學與心理學 哲學與心理學

給一個問題大家猜猜,大家可以先分享自己的想法再看答案。

「如果一個人天生是失明,透過觸覺,他可以分辨到圓形和正方形。如果有一日他恢復視力,在未接觸到物件和有理解之前,佢可不可以單純以視覺分辨出不同形狀?為什麼?」

莫利紐茲問題 (Molyneux's Problem) 在1690年,由英國哲學家John Locke在著作「人類理解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中提出。在大家思考這條問題之前,其實已經有兩派的學者討論過,主要可以分為經驗論和先天論。支持經驗論的人認為人類天生是一張白紙,所有東西都是依靠累積經驗形成認知,由於人類需要學習,所以事件不可能發生。相反,支持先天論的人認為,人類天生就有認知能力,所以失明人士在恢復視力時,立即就有能力分辨形狀。

正當兩派爭持不下的時候,在2003年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教授Pawan Sinha就和他的團隊在印度做了一個實驗,找了5名8至17歲天生失明的人,透過手術幫他們恢復視力,手術後雖然他們不可以立即分辨杯和花瓶之間的差異,但在一星期後就有八﹑九成的成功率以視覺分辨形狀,反映出人類腦部的可塑性十分高,變相解答問題。

無論你是選擇哪個答案也好,都是一個好的嘗試,多思考問題,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連平時吃飯選餐廳也選不到呀!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