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冷知識】歐化中文的常見例子

文學

香港人大多會兩文三語,不過有留意自己慢慢寫了歐化中文嗎?

歐化中文又稱西化中文,是指語法、文筆、風格或用詞方面,受英文或其他印歐語系文法影響,而寫成不合傳統中文語法結構的句子,令句子變得冗贅。

常見的歐化中文例子包括:
 


1. 濫用萬能動詞

常見的例子有「進行」、「作出」,用萬能動詞套用在所有情況,又或者將簡單明瞭的動詞,分解成「萬能動詞」加「抽象名詞」。雖然句子並非錯誤,但卻令文句變得繁瑣,弱化動詞。

例子:「進行查核」、「作出檢討」

 


 

2. 偽術語

受英語「-able」的影響,常用一些學術仿詞,以顯得客觀、精準,例如「性」、「度」、「化」、「型」。余光中把這現象稱為「偽術語」。

例子:「房租必須一次性交一年」可改為「房租必須一次交整年」

 


 

3. 濫用「之一」

受英文「one of the most」影響,而寫成「最……之一」。「最」在中文中有唯一的意思,與「之一」互相矛盾;另外也常在沒有列舉之意的句子加上「之一」,令句子流於繁瑣。

例子:「他是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吃是他的興趣之一」

 


 

4. 濫用名詞詞組

中文多以動詞表述事物的性質或狀態,英文則常將動詞改寫成名詞詞組。受英文語法影響,因而在書寫中文時,也常將動詞詞組加上「的」字變成名詞詞組。

例子:「他收入的減少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可改為「他因為收入減少而改變生活方式」

 


 

5、濫用被動句式

英文句字中,當強調承受的一方,便會使用被動式。不過中文凡是及物動詞,莫不發於施者而及於受者。而且表達被動意思變化多樣,意思亦有不同,加上「被」字帶貶意,所以難以用「被」套用所有情況,可以用「蒙」、「獲」、「由」、「受」「給」、「遭」等字表達。

例子:「他被稱為……(He is called...)」可改為「他名為/名叫……」

 


 

當然,文學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每個人也可以有一套個人風格。不過歐化中文令文句冗贅,在考試、書寫報告時最好多加留意了。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