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冷知識】暗示的力量:皮格馬利翁效應

哲學與心理學


「我說你行就行,相信自己。」雖然只是一句話語,不過這樣的言語又能否為當時人帶來力量?

皮格馬利翁效應 (Pygmalion effect) 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 (Robert Rosenthal) 和雅格布森 (Lenore Jacobson) 提出,指出期望而產生實際效果的現象,當一個人被賦予更高期望後,會有更高的表現;反之亦然。

這個效應是取名於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 ── 皮格馬利翁。這個國王擅於雕刻,他雕刻了一個以自己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為藍圖的象牙塑像。

完成後更動了真情,愛上自己的作品,為其改名為伽拉忒亞。愛神阿芙蘿黛蒂有見及此,為雕像賦予生命,皮格馬利翁亦娶伽拉忒亞為妻。

根據羅森塔爾研究,他們在學生名單中隨機挑選學生,並告知老師這些學生很有天份,只是未能從學業中反映出來,結果最後這些學生的成績比其他人高很多。研究認為,老師的期望,帶來關注與力量,並產生激勵作用,令學生倍加努力,因而有更好的成績。

有時候一句說話,也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假如不夠自信,不妨嘗試每天讚美一下自己,說不定也因此而充滿力量!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