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冷知識】甚麼是鼠疫?

醫藥健康

2003年香港爆發SARS令全港人心惶惶。傳染病的可怕之處,提高了香港人的衞生意識,而歷史上著名的黑死病更是鼠疫所致。那麼究竟甚麼是鼠疫?

鼠疫是透過鼠疫桿菌而造成的烈性傳染病,存在於囓齒類、跳蚤與人類的傳染病,透過受感染的齧齒動物身上的帶菌跳蚤傳染給各種動物及人類。

鼠疫感染一般分成三種,包括腺鼠疫、肺鼠疫、敗血性鼠疫。

「腺鼠疫」是最常見的鼠疫類型,可因受感染的跳蚤叮咬,碰觸感染囓齒類的組織,或接觸病患身上傷口的膿液而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至6天,最初反應是跳蚤咬傷附近的淋巴腺發炎,其後會紅腫、壓痛或流膿,亦會有發燒現象,致死率有50至60%。

「肺鼠疫」則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傳染性極高。可分成因吸入肺鼠疫病患的飛沫,或接觸膿液、餐具、唾液飛沫而感染 (即原發性肺鼠疫),與在得腺鼠疫後血液蔓延至肺部而得肺炎(次發性肺鼠疫)。肺鼠疫的潛伏期一般為1至4天,死亡率高達95%。病人會發冷、發燒、頭痛、全身疼痛、虛弱、胸口翳悶、咳出帶血的痰、呼吸困難等。

當鼠疫桿菌經由血液感染全身,便會成為「敗血性鼠疫」,亦即黑死病。這種感染可蔓延至身體其他器官,並引致嚴重併發症。患者會發高燒、臉部腫脹,而皮膚也會出現血斑或黑斑。

要預防鼠疫,首要時避免被跳蚤叮咬和碰觸具感染性的組織。同時也應該遠離鼠疫流行地區和老鼠出沒的地方,如有需要,可注射疫苗。在居住環境方面,應定期清潔,注意衞生,防止齧齒動物繁殖及匿藏。

不論甚麼疫症,為了大眾安全,應多加以提醒而非隱瞞病情,否則只會造成恐慌。無論如何,大家日常也要注意衞生清潔,保護自己。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