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甚麼是南、北回歸線

歷史與由來 世界文化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地球的自轉不是一個直立球體般旋轉,而是有一個66.55度的夾角以傾斜的橢圓球體旋轉。「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就是因此而誕生。

由於夾角的存在,太陽不會一年四季都垂直(即90度)照射著赤道,而這個垂直照射點會在赤道以北和以南的某個範圍移動。「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就是這個直射點走過的最北和最南的位置。每年6月的夏至,直射點就會到達「北回歸線」的位置然後就開始往南移動。12月的冬至直射點就會到達「南回歸線」後就會開始往北移。因此,直射點會不斷在這兩條線之間來回地走,所以被命名「回歸線」。順帶一提,直射點會在每年3月的春分和9月的秋分到達赤道位置。

南、北回歸線雖然只是兩條假想線,本身並沒有任何天文意義。但由於它們的位置會受很多天文因素影響,所以研究它們位置的周期變化是有很重要的天文、地理和歷史人文意義。

而台灣和中國內地都有一些建築去標記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不知大家又有沒有去過呢?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