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冷知識】諾貝爾獎精子庫

歷史與由來

 

聰明人的後代是否得以承傳雙親的天賦?一位美國百萬富翁曾經成立屬於聰明人的精子銀行,結果在1999年結業。

 

美國富商Robert Klark Graham當初透過售賣塑料眼鏡鏡片而成為百萬富翁。他一生崇尚優生學,所以在1980年成立了精種選擇儲藏所(Repository for Germinal Choice),希望透過收集精英的精子,將他們的基因發揚光大。

 

起初,精子庫只接受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捐獻,所以又稱為諾貝爾獎精子庫。不過,由於缺乏捐贈者,以及捐贈者因為年齡較高使精子生存力較低,最後精子銀行更改了對捐贈者的標準,接受非諾貝爾獎得獎者的高智力人士捐精。

 

到1983年,精種選擇儲藏所約有20個重覆捐贈精子的天才,銀行最後亦促使超過200個天才後裔出生。不過這班人成長後的生活大多都很普通,部分更患有自閉症,這班「贏在射精前」的人不見得有甚麼優勢。

 

1997年,Robert Klark Graham去世,精種選擇儲藏所亦在兩年後結業。雖然他優生學的做法引起不少批評,但卻為現今無法生育的男女鋪平了精子庫的道路,也算是另一種貢獻吧。

分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