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太空軍備競賽 星球大戰計劃

By Random History | 2022-03-16 | 歷史及傳記

自人類於冷戰格局中成功離開地球,進入太空,登上月球,有關太空及未來科技的話題便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話題,科幻類文學作品亦如雨後春筍般大量被創作,當中包括1977年面世的經典的《星球大戰》(Star Wars)電影。

1980年代,美國及蘇聯兩大巨頭的競爭已不再局限於經濟、政治及核武器,更擴展至太空,若拿下絕對制空權及監視敵人的能力,必定可取得冷戰的主導權,乃至勝利。因此美國計劃建立一套前所未有的反導彈系統,結合日新月異的太空科技,展開一場延伸至外太空的軍備競賽,以圖引誘蘇聯進行太空軍備競賽,拖垮蘇聯經濟。

1983年3月23日,美國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宣佈華盛頓已制訂《總統戰略防禦倡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指美國將建立一套以太空展開的防衛系統,於蘇聯發動核子戰爭時能於空中打擊導彈,從而保護美國及其盟友。列根又指蘇聯於過去20年一直為追上美國而大規模研發核子武器,並不會因已超越美國而停止,現今已有能力直接打擊美國本土。雖一直致力帶來和平,不願意大幅增加軍費,但必須明白蘇聯為美國帶來的威脅,最後重申SDI並非為擴軍或政治衝突而建,僅旨在防衛。計劃被公眾稱為「星球大戰計劃」而聞名於世。

1985年1月3日,SDI被正式公佈,當中設想核子戰爭爆發之時,美國不單會動用核武器,更會使用鐳射、粒子束、電磁軌砲等高科技。美國國會同意撥出數百億美元予高科技武器的研發,更動用逾一萬名科學家參與。然而,國際對列根的計劃普遍持負面態度,北約(NATO)成員國亦大多反對加入計劃,英國則指將支援研發,日本亦積極表示可提供技術支援。

蘇聯國防部長索科洛夫(Sergey Sokolov)元帥於同年先後於《紅星報》(Krasnaya Zvezda)回答「蘇聯通訊社」(Telegraph Agency of the Soviet Union)提問及於《真理報》(Pravda)上撰文,指責美國正準備以全新的武器以圖從太空中獲得絕對的軍事優勢,只是個披上「防衛」偽裝的計劃。又指蘇聯將別無選擇,只能採取反制措施。

「星球大戰計劃」之後面臨不同的難題,包括短期內無法解決的科技限制,計劃已消耗龐大資金,隨1991年蘇聯解體及冷戰結束,美國國防部長亞斯平(Les Aspin)於1993年5月3日宣佈結束計劃,但仍會尋求國會批出約38億美元的軍費,用作支持五角大樓於部署及研發以愛國者導彈(Patriot missile)為首的地對空導彈防禦系統,旨在為步兵提供更有效的保護及作為防衛計劃的新方向,反洲際導彈系統將僅作為次要目標,「星球大戰計劃」迎來終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Randomhistory - 善行>專頁

老師簡介

Random History

我們從未置身歷史,卻在創造歷史,並以古鑒今。
希望消除普遍認為歷史為沉悶的看法。
2017 DSE History Fighter
我們站在抗爭者一方:強權可鎮壓反對力量,但不可消滅不滿聲音。
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