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真的很喜歡工作嗎?

By 哲學生活 Philosophy and Life | 2022-02-11 | 香港本土

人類工作是為了甚麼?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類會透過勞動工作以獲取生存的必需品,例如採摘野果、捕魚、伐木建屋等。隨著時代變遷,文明的進步,人類的需求也開始不同,人類的生存需求不再只限於生物性的需求(營養和水份),而是有精神上的需求(娛樂、休息、社交),這一些也是作為「人」的生存需求。人不再只有動物性的需求,也有作為一個「人」的需求,也即是說透過滿足這一些需求來實現自己。
[有關欲望和需求的界限暫不在此詳述]

我們試想想,一個人每天都是營營役役地工作,沒有任何娛樂和社交生活,下班後也只是回家睡覺,起床又再次上班,每一天也如是這樣。你覺得他仍是以一個「人」的身分來生存嗎?還是如同一般的動物模式來生存?或猶如一塊社會上的齒輪,存在僅為了整個社會的運作。

不接種疫苗則不能上班,這是以人類的生存條件作為賭注。

有人會說:「你不喜歡的話便轉工吧,沒有人逼你要做老師。你有能力的也可以去做其他行業。」

亦有人會說:「你為了工作而接種疫苗,值得嗎?你看來真的很喜歡工作呢。」

也許「老師」這個職業不是他的理想職業,但最起碼他能夠透過這個職業實現自己,以一個「人」來生存。對於他而言,老師這個職業能讓他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來生活,而他對老師的工作,未至於非常熱衷,但起碼也不抗拒,偶爾也樂在其中。要他轉行不是不可以,老掉牙的一句話「有手有腳不會餓死的」。

但人是只求「不會餓死」嗎?要他去成為一名蔬菜採集員當然可以謀生,但是對他而言,每天的工作重重覆覆,工作十數小時,下班後已再沒有精神和體力去做其他事情,更何況是實現自己。下班後也只能帶著疲倦的身軀回家休息,另一天早上又要繼續重覆的工作。到了假期,也許已沒有足夠體力去與朋友聯誼,也沒有體力去繼續進修,只能在家中好好地休息,為明天的工作而補充體力。日復日,夜復夜,也是如此。

有人也會說:「以前的人也是這樣,每天到工廠上班,甚至一天做兩份工作,你現在已經很幸福了。」

的確,相比以前年代的工作,人的工作種類已經變了很多,也沒以前般刻苦。不過,也不要忽略整體的變化,人類的生存條件也有所改變。就算回到他們的年代,再以他們的情況與遠古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別。在六七十年代的他們,也難再以狩獵來謀生,也難以接受僱主僅以「足夠充飢」的薪金來僱用他們。除了滿足生物性的需求,「人」仍有一些條件需要被滿足才可稱之為「人」,否則也只是一件只會不斷工作的工具,定時關機以免過熱,冷卻後再繼續工作。

轉換行業,也許對一些人而言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對於另一些人來說,也就是剝奪了他們作為「人」的生存條件,那一份工作也許可以直接實現他們的自我,也有可能間接實現他們(時間、薪金等)。假如不接種疫苗則不能上班,這則與以他們的生存條件作為威脅是沒有分別。

任何工作都的確最少也可以賺取一個蘋果,但是一個蘋果能夠令你實現一個「人」的生活嗎?

也許,他不是因為喜歡工作,而是他需要這份工作才可以作為「人」來生存。

也許,
香港人也不是喜歡工作,只是為了生存。

工作是為了生存,而不接種疫苗則不能工作,某程度上等於不接種疫苗則不能再以人的身分繼續生存。

延伸思考:

假如將來需要接種疫苗的工種愈來愈多,甚至所有的工種也需要接種疫苗才可以工作的話,而政府不會有任何補貼因不接種疫苗而不工作的人,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情況?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哲學生活 Philosophy and Life>專頁

老師簡介

哲學生活 Philosophy and Life

哲學生活 Philosophy and Life
在地服務
讓哲學融入生活🏠
- 介紹哲學,應用於生活中🍂
將哲學推廣到所有階層💁🏽‍♂️
- 兒童哲學、青少年哲學活動推廣
- 哲學讀書組,讓大眾「體驗」哲學
- 提升思辨能力,辨明時代下的真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