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問題(上)- 抛棄香港的外在因素

By Random History | 2022-01-19 | 歷史及傳記

自二戰之後,英國國力大幅減弱,不少殖民地相繼取得獨立。冷戰伊始,世界分成兩大陣營,而香港正正夾在共產與資本主義之間。1957年3月,時任英國首相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提及聯合王國有意放棄香港 並將管治權交給共產中國。艾森豪威爾對此表示反對,認爲香港的戰略地位非常緊要,稍一不慎就可能會鑄成大錯。



1957問題的重點是英美之間對香港地位的辯論,反而中國對收回香港並沒有很大興趣,最大的原因是新中國在此時只成立了8年,一連串的改革正在進行。1957年亦是新中國開始推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及反右運動,持續的黨内黨外鬥爭,根本令毛澤東 和周恩來 無暇處理香港事務。在此而言,這個情況與1980年代大有不同。



新中國1949年成立之後,英國政府感覺到中國對香港的壓迫,並將香港説成東方柏林(The Berlin of the East)。如果香港落入中國手中,這會嚴重損害英國在遠東與東南亞地區的尊崇地位(British prestige)。因此,英國將駐港英軍從一個步兵旅增加一個師(Division)及一個旅(Brigade),亦有武器支援。這無疑能夠抵擋中國的攻擊。

可惜,韓戰、臺海危機、越南奠邊府戰役 等令英國看到中國軍力不斷壯大,以現在的軍人數字根本不可以與義勇軍對抗。眼見香港站不住腳,而且英國面臨財政危機,内閣防衛委員會於1954年4月提出逐步裁軍,將兩個步兵旅減至一個及一隊空軍中隊(Air Force Squadron)。



另一方面,英美50年代初期的關係平平。艾森豪威爾以保證防衛香港,換取邱吉爾 政府(Winston Churchill)協助美軍在印度支那(Indochina)及台灣的危機。邱吉爾拒絕接受交易,美國不但沒有協助保衛香港,更將其不納在1954年成立的東南亞條約組織(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之内。1956年蘇彝士運河 危機中,英國及法國支持以色列而美國向埃及提供政治支援,使兩國之間存在巨大分歧。危機之後雙方幸好能夠修補關係(麥美倫與艾森豪威爾是多年朋友),從而聯手打擊共產主義。



1956年9月,英美雙方在香港展開戰略會議,會上談到支援香港的問題。雙方同意防衛香港三部曲:

一:英國在美國援助到來之前抵抗和維護香港安全;

二:美國空軍海軍的反擊;

三:摧毀敵方地面部隊,並可能需要增援。

文:J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Randomhistory >專頁

老師簡介

Random History

我們從未置身歷史,卻在創造歷史,並以古鑒今。
希望消除普遍認為歷史為沉悶的看法。
2017 DSE History Fighter
我們站在抗爭者一方:強權可鎮壓反對力量,但不可消滅不滿聲音。
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