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沒有告訴你的歷史】一戰二戰篇 德國擴張的障礙-小協約國

By SH歷史區 SH history Posts | 2022-04-27 | 歷史及傳記

大家讀到一戰的時候都知道協約國(Entente Powers)又或者是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Triple Entente),但一戰後亦出現了一個由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及南斯拉夫組成的小協約國(Little Entente),雖絕跡於教科書,但在二戰前國際社會有很高影響力。

小目錄:
1. 成立:匈牙利的天煞孤星
2. 高峰:法蘇於東歐的最強盟友
3. 衰落:納粹德國的分化術
4. 結語:就是結語

成立
一戰之後,奧匈帝國戰敗,作為其中一邦聯的匈牙利被逼把三分二土地分給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特里亞農條約》Treaty of Trianon,對匈和約),為了保全他們的勝利果實,在1920年代初,三國互相締結盟約,加強各方面的聯繫。剛好奧匈帝國元首卡爾一世(Karl I,於匈牙利的名號為查理四世Charles IV)希望回到匈牙利重振皇族大權,三國擔心這會燃起匈牙利的野心,於是大軍壓境,強烈抗議哈布斯堡皇族復辟,最終卡爾一世的春秋大夢破碎,卻成了小協約國的外交勝利。

高峰
隨着小協約國的外交地位提升,法國便加強與他們的聯繫,1920年代中期,法國便與三國締結了互助條約,給予經濟緩助,成為其最強後盾。此時,德國開始展開大量違反凡爾賽條約的行動,匈牙利亦與之交好,惹起蘇聯及小協約國忌憚,於是兩位昔日的敵人走在一起,先是在倫敦經濟會議(London Economic Conference 1933)後,三國與蘇簽訂《倫敦公約》,加強軍事上的合作,更支持蘇聯加入國聯;三國亦以條約提升小協約國至法律約束的地位。法蘇關係亦日益緊密,於1935年簽定《法蘇互助條約》(Franco-Soviet Alliance)以針對極具威脅性的德國,小協約國因應法蘇的盟合,亦和蘇聯建立互助同盟。至少歐洲在1935建立了強大的反德同盟,為何德國仍然能成功侵略呢?

衰落
柏林的納粹黨亦非養尊處優,他們先拉攏小協約國的天敵匈牙利,對準目標捷克斯洛伐克,又向小協約國再行使分化策略,那時德國加大對南斯拉夫和羅馬利亞的投資,讓他們為了維護經濟利益對德立場軟化,本來捷克的工業化成就早以讓另外兩國眼紅,如今更是加強了同盟的離心力。雪上加霜的是,法國亦衍生綏靖主義,最終,在小協約國的拒絕幫助下,國力較強的成員捷克斯洛伐克,亦於1938年的慕尼黑會議中被逼割讓蘇台德區(Sudetenland),助長了德國的野心,蘇聯亦因此對法國的反德同盟失去信心,並與德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此情此景,小協約國已蕩然無存。



結語
上回我們說了那些讓人咋舌的一戰前國際組織,今次的小協約國在當時國力強大,毫無疑問是中東歐的霸主,然而,因着內部分裂和法國等盟友的不團結,本來有機會阻止納粹黨的崛起,卻還是失敗,因此「團結就是力量」,誠乃良言。

注意:
1.顧名思義,本系列就是DSE以外史實,請各位考生當作額外讀物,不要隨意在答題使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h_history_posts>專頁

老師簡介

SH歷史區 SH history Posts

「香港與世界,原來是多麼的緊密啊!」

大家好,小編名叫Sh,本站將會訴說世界各地和香港歷史,另外亦致力讓歷史有趣化、生活化

帖子方向分了三類: 課外類、學術類、生活類

歡迎大家同我展開激情對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