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沒有告訴你的歷史】一戰二戰篇 綏靖政策背後的張伯倫

By SH歷史區 SH history Posts | 2021-10-04 | 歷史及傳記

相信大家對張伯倫的印象都是推行綏靖政策,激起德國野心,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今天就帶大家看不一樣的張伯倫。

引言:張伯倫政策的背景是?
1930年代初,英國面對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民生凋弊,軍隊質素參差,卻要面對德意日的擴張,在這艱難時刻,張伯倫作為財政大臣及首相,在外在內推行各種政策。

國內政策:努力拚經濟?
國內,他致力降低大蕭條的惡性影響:貧富懸殊和疲弱經濟。首先,他通過了1929年的《地方政府法案》(Local Government Act) 改革了《窮人法》(Poor Law),向窮人提供福利;1932年則通過了《進口關稅法案》(Import Duties Bill),透過增加外地關稅保護英國製造業。結果,國內經濟增長迅速,直至1937年,製造業發展增長有48%, 鋼鐵產量比大蕭條之前更多了400萬噸。



對外政策:除了綏靖政策外還做了什麼?
英國二戰名將蒙哥馬利曾經評價自己統領的英軍「在1939年9月時無法在歐洲大陸打出出色的一仗。」可見軍隊缺陷之大,張伯倫的政策亦主將提升軍隊質素,早在1934年,國防會議上張早已提出把焦點放在德國,並於經濟疲弱時推動重新武裝的計劃,持續為軍隊尤其空軍,提升軍費開支。先是空軍方面,他把空軍中隊增加至100個,又力陳單翼戰鬥機的好處,後把一戰時期的雙翼飛機換成單翼飛機。陸軍方面,張伯倫亦致力提升軍備,試圖讓遠征軍變成歐洲最精良的軍隊,加上1939年4月重開徵兵制,張把本土軍擴充一倍,加強實力之餘也能震攝對方。



正當重新武裝計劃雷厲風行,希特拉的野心延伸到捷克的蘇台德區(Sudetenland),英國目前的軍力來說,不足以防衛德軍,於是張只好簽署慕尼黑協議(Munich Agreement),卻助長希特拉的氣燄,加速了二戰的爆發,實屬其局限之處。不過裝備的提升仍然能夠協助英國,應付德國的大舉入侵,尤其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中,皇家空軍的英勇表現還是不能不歸功於張伯倫。





結語:
張伯倫一生功過不一,在我看來還是功大於過,最重要的原因,是張伯倫就當時國際環境中算是作出了最合適的選擇,只是綏靖政策確實成為二戰的助燃劑,應記他一過,不過,在政策上,還是見出他的柔韌和靈活,可是雖敗猶榮。

注意:
顧名思義,本系列就是DSE以外史實,請各位考生當作額外讀物,不要隨意在答題使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sh_history_posts>專頁

老師簡介

SH歷史區 SH history Posts

「香港與世界,原來是多麼的緊密啊!」

大家好,小編名叫Sh,本站將會訴說世界各地和香港歷史,另外亦致力讓歷史有趣化、生活化

帖子方向分了三類: 課外類、學術類、生活類

歡迎大家同我展開激情對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