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敏感族——如何獲得鈍感力?⁣

By 等一等 | Just a Moment | 2022-01-24 | 心理學

在往期的內容中,我們也談及過當面對高敏感時「鈍感力」的重要性。⁣

所謂的「鈍感力」即是「快速忘卻不愉快」的能力、「接受失敗繼續挑戰」的能力,「坦然面對流言」的能力、「對嫉妒與嘲諷心懷感激」的能力和「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的能力。⁣

「鈍感力」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屏蔽掉一些「只能消耗自己卻沒有價值」的信息,還能讓我們更專注於自身的探索和發展,並且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

那麼就來跟大家分享,由植西聰提出的一些培養「鈍感力」的方法吧!⁣

1. 不受情緒勒索的鈍感

高敏感族群的情緒很容易受到波動,也因同理心容易有罪惡感,比如當察覺到別人生氣或者傷心,就會擔心是自己的過錯。但有些時候其實你可以卸下不必要的責任,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你可以傾聽他的煩惱,也可以陪伴或安慰他,但是不管成不成功,你都沒有「責任」。⁣

而且,許多時候為了避免腦中出現小劇場,你也可以借助鈍感力,大方地把自己的顧慮說出來。⁣

2. 建立明確去努力的目標

面對人際關係時,怎麼能不多想呢?但過度解讀反而會讓自己的煩惱膨脹擴大。而有明確去努力的目標的人,比較不易陷入人際關係的漩渦。⁣

⁣植西聰為我們提供了3個祕訣去不要「想太多」:⁣
1. 集中精神,專注於當下。⁣
2. 把心思放在令人感到快樂的嗜好上,藉此轉移心思。⁣
3. 擬定旅遊計畫。⁣
這也是一種對外的鈍感力,讓自己的心思專注於當下及自身的興趣,大腦就會漸漸地淡忘人際關係上的煩惱或糾結。⁣

3. 擴大視野範圍,拉長時間和空間限度

高敏感族群容易過度受到刺激,大腦也會「放大」外來刺激,反應自然比一般人強烈。這個時候,擴大視野範圍,從「全局」上來看待事情,能令人沒有那麼糾結,不過度專注於那些外來刺激及其帶來的衝擊。⁣

我們可以拉長時間的限度,想一想五個月、三年之後,我們還會記得這件事嗎?還會被它影響到嗎?當我們把那幅「放大了無數倍」的畫面再縮回正常尺寸,從時間的「全局」上來看這件事,也許就沒有那麼糾結了。⁣

4. 客觀檢視、瞭解自己

高敏感族的另一個特徵就是情緒反應大,而通過定期的客觀檢視自己,也是培養鈍感力的有效方法。⁣

當你感知自己的情緒受到波動,例如感到不安或恐懼時,可以試著用簡單的句子,把自己的狀況和感受書寫在紙上。透過寫字,我們可以定期客觀的檢視自己,讓自己抽離負面情緒,冷靜地觀察自己。⁣

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回顧一次,看看自己有沒有經歷什麼變化,這樣也會更瞭解自己,保持平常心,並滋養「鈍感力」。⁣

誠然,只靠閱讀以上的方法不可能立馬降低你的高敏感,或者培養出鈍感力,重要的是你一直嘗試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當然培養鈍感力並不只以上的方法,有人甚至可以把高敏感用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歷和方法,歡迎留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等一等 Just A Moment> 專頁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植西聰 (2018)。《鈍感力:為那一點小事就耿耿於懷的人,找到救贖》。大是文化出版社。⁣

老師簡介

等一等 | Just a Moment

這一年多裡,我們經歷了社會動蕩,風風雨雨。每早醒來,你都會滑一滑手機,急不及待看看自己錯過的新聞,又生怕看到晴天霹靂的消息。或者你早已麻木,不再大喜大悲,甚至選擇逃避現實。

在這兵荒馬亂的世代,我們總是被各種社會大事和生活小事打擾。資訊來去匆匆之際,你我常常忘記如何花一片刻關心自己。

「Just a moment」想成為你那「一片刻」,帶你遊走大大小小的社會議題,用心理學的角度洞徹事理。我們也想和你衝出宇宙,在電影和書籍中尋找共鳴。

最重要的,是讓你問自己一聲:你還好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