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香港重光以後,中國局勢動盪,爆發國共內戰,港府頒布不同條例擴張權力加以應對,其中一項就是重建香港防衛軍(Hong Kong Defence Force, HKDF)。1948年12月15日,港督葛量洪向立法局解釋擴充香港義勇防衛軍為香港防衛軍的計劃,其後通過《香港防衛軍條例》。
海陸空軍皆有 男女老青咸宜
有別於其他英聯邦地方的義勇軍多數只是單一部隊,新的香港防衛軍包含海、陸、空軍部隊、婦女義勇隊、民防部隊和基要服務團。防衛軍薪酬與正規軍看齊,不會因膚色及國籍而差別待遇。為延續方便溝通及族群凝聚力等優點,部隊的族群分類措施會繼續,但加上種族平等元素:英國士兵的連隊/排隊或由華人軍官帶領,華人士兵的部隊亦可能由葡萄牙人軍官帶領。防衛軍分為以下6個主要部隊:
1. 香港海軍(後為香港皇家海軍志願後備隊)
2. 香港軍團(時稱香港團隊/聯隊,後為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
3. 香港空軍隊(後為皇家香港輔助空軍,現今政府飛行服務隊的前身)
4. 輔助服務隊
5. 香港婦女義勇隊
6. 防衛軍總部(包括司令及幕僚、由香港軍團年屆45歲的前成員組成的本港守衛組,以及要務組)
二戰時,防衛軍由多個步兵連隊(Company)及臨時性質的支援部隊組合而成。戰後當局吸取教訓,防衛軍的陸軍部隊-香港軍團,成為了獨立的營級單位(Battalion),架構及支援更臻完善。葛量洪當時特別提到:
「新防衛軍組織周詳,不論和平或緊急狀態下,每位市民都能找到貢獻自己的服務崗位…… 年輕一代的男女會獻身而出,承繼從前香港義勇軍的優良傳統。」
“The Force is so organized that there is a place in it for every citizen who wishes to offer his services in peace or in time of emergency… They (young men and women) will be the inheritors of the fine tradition built up by former 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 and the form Hong Kong Naval Volunteer Force.”
組建計劃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期6至12個月,先訓練團總部及要務組約500人、香港軍團1,000人、輔助服務隊200人、本土守衛組500人以及基要服務大隊2250人。第二階段時間上會於第一階段有所重複,目標是籌備輔助服務隊工程師和醫療人員270人、重型對空砲台270人、見習軍官50人、婦女義勇隊武裝人員300人、基要服務大隊350人。
兩階段合計籌組5730人,另加海軍人員350人及空軍人員100人。當然,計劃往往跟不上發展。防衛軍發展至1953年共有1521人,當中以華人及葡萄牙人為主,分別佔45%及23%,印巴裔合計亦佔4.3%。
1949年3月1日防衛軍成立 賴廉士出任司令官
1949年2月28日,香港義勇防衛軍(HKVDC)解散。翌日3月1日,香港政府發憲報公布香港防衛軍(HKDF)成立,人員全數過渡。3月2日早上10時半,戰時組建英軍服務團的賴廉士上校(Sir Lindsay Tasman Ride)宣誓就職防衛軍司令官並會見記者。值得一提,4月他更履新出任香港大學校長。
6月10日,首批部隊結業操離美利兵房,調入軍團。截至1949年8月,防衛軍共有1,010名成員,分別為香港軍團264人、海軍78人、空軍62人、輔助服務隊574人、婦女義勇隊53人、本土守衛組52人及總部官員7人。
1950年7月30日,防衛軍舉行了首次海面攻擊演習,230人的部隊由中環皇后碼頭出發,在戰機轟炸下,自南北兩面登陸今天有「挪亞方舟」的馬灣島,在雨中實施「鉗形攻勢」。同年11月,婦女義勇隊亦首次參加西貢的野外演習。
葛量洪頒授新香港防衛軍軍旗 承先啟後
1951年2月14日下午4時30分,防衛軍於香港木球場(當時美利操場的一部份,今日中環遮打花園)舉行授旗典禮,頒授由倫敦皇家刺繡學校特製編織的兩面新防衛軍軍旗-英王旗幟(King’s Colour)與軍團旗幟(Regimental Colour)。是次典禮相當隆重,港督葛量洪伉儷、英軍三軍司令、本港官員以及外交使節均有出席。中央嘉賓席的左右方,亦設市民觀禮席。
時任香港主教何明華先為軍旗舉行祈禱禮,兩位軍官面向港督跪半膝接受授旗。葛量洪隨後發表演說,表示:
「新的軍旗標誌上世代義勇軍長年忠誠的服務,以及上次大戰超過280名成員的英勇犧牲。」
“They represent long years of faithful service to the Colony by former generations of volunteers, and also they represent the supreme sacrifice of over 280 members of the 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 in the last year.”
隨後,防衛軍共280人操過檢閱台接受檢閱。值得留意的是,1928年5月,時任港督金文泰向防衛軍頒授英王旗幟與軍團旗幟,當年的防衛軍旗手密轍爾中尉(Lt E.J.R. Mitchell),就倡議及贊助了今次新英王旗幟的製作。
當晚6時正,防衛軍於花園道下的俱樂部舉行雞尾酒會。席間賴廉士上校致辭表示:「今次新旗幟實為1863年授予香港炮兵義勇軍的首面旗幟之適當繼承者。」由於1863年的授旗禮同時頒授了號角,賴廉士就將一具二戰授予英軍服務團的號角贈予香港防衛軍,圓滿整個儀式。
新香港防衛軍的重建及擴充,既因中國局勢應運而生,亦洋溢着戰後香港官民對二戰經歷的自豪及精神繼承,當局更吸取教訓戰後逐步採取種族平等的措施。
參考資料:
Bruce, Phillip. Second to None: the Story of the Hong Kong Volunteers.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Gao, Tianqiang. Serving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Volunteers. Hong Kong: 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 2004.
Hayes, James. “ A SHORT HISTORY OF MILITARY VOLUNTEER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1 (1971): 151–71. https://doi.org/https://www.jstor.org/stable/23881513?seq=1.
延伸閱讀:
1995年9月3日: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解散,服務香港141載
https://www.watershedhk.com/royalhongkonregiment-disbandment-1993/
延伸閱讀:
1995年9月3日: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解散,服務香港141載
https://www.watershedhk.com/royalhongkonregiment-disbandment-1993/
1945年香港重光:中英爭奪香港,如何收科?
https://www.watershedhk.com/1945-liberation-of-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