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永恆的愛

By Psychology Society SSS HKUSU | 2021-04-28 | 生活百科

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講述兩位男主角Birdy和阿漢在高中相識,逐漸熟絡。二人互相試探直至慢慢明暸對方的心意,愛意在心中醞釀。然而好景不常,正處於台灣即將解嚴時期,面對來自朋輩、社會風氣、宗教等壓力,縱然他們嘗試過掙扎、反抗,但最終依然徒勞無功。二人懷著愛意被迫分別,沒想到這一別便是三十年。已屆中年的他們於加拿大重逢,他們往後是會重修舊好,還是維持現狀,導演為我們留下了遐想,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到底愛情能延續多久呢?

熱戀與大腦

處於熱戀期的我們會發生一系列腦內的變化,使我們產生愛的感覺,有心理學家認為愛是由三個情感系統(emotion systems)所組成的,分別是性慾(lust),依戀(attachment)和吸引(attraction)(Fisher,1998),三者在不同角度上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的,我們可以嘗試探討三者與人類神經學及內分泌學的關係。

就性欲而言,睪固酮(testosterone)和雌激素(Oestrogen)擔任著重要的角色,這些被釋出的荷爾蒙或能夠增加兩性的性幻想及性欲(Fisher,1998)。另外,雌激素亦可能會增加女性的性欲,而男性的求偶行為能夠刺激女性性慾大增同時女性也會對男性作出相應的回應(Beach,1976)。這兩個行為與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達到頂點最為有關(Fisher,1998)。

就吸引而言,大腦中的多巴胺(dopamine)水平會急劇上升,使人心跳加快、手心冒汗、兩頰發紅,感到緊張及激情,或會令人感到愛情是愉快的(Sankeshwari & Mulgund,2020),亦可能會令人專注地、充滿精力地、廢寢忘食地掛念著你愛的人,它可能是促使熱戀反應的荷爾蒙。除此之外,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被推測能令愛人在你的記憶中留下烙印,使其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不受控地想起有關的記憶(Fisher,1998)。

心理學家形容依戀是伴侶間親密的感覺和安全感,在接觸對方時會減少焦慮,而在分離時會帶來焦慮。有人推測催產素(oxytocin)能夠令我們產生安全感,讓我們出正面的社交行為(positive social behaviors),例如增加與愛人見面和身體接觸的次數。它們亦會令伴侶雙方都對彼此之間的關係作出保護行為,包括防範其他的追求者,感到妒忌等,從而令關係變得更為牢固(Carter,2017)。

可謂「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十年之約」,隨著時間的增長,血清素水平會慢慢上升並回復正常(Sankeshwari & Mulgund,2020),這會抑制多巴胺帶來的作用。如上述所說,多巴胺是愛情中「吸引」的重要的荷爾蒙,當多巴胺活動被抑制時,進行性行為的慾望亦會被抑低,連帶性高潮所帶來的大量荷爾蒙也會消失(Fisher,2008)。

若如以上所述,難道熱情真的難以延續嗎? 無可否認,的確有不同證據支持這個說法。譬如說,人類能夠分開處理以上三個情感系統: 你可以對你的長期伴侶產生依戀,同時被其他人吸引,同時被其他人激起性慾(Fisher,1998)。從進化的角度而言,有心理學家認為這個特性或能夠令人同時有著短期及長期交配關係(reproductive strategies) (Fisher,1998),有助基因的傳遞,也就是說,人類可能本來就「傾向」出軌。很多人在對於現階段的愛情逐漸失去熱情時,我們可以估計他們遵循了荷爾蒙和情感的「指引」,通過出軌又或將注意力放於照顧孩子等行為,重新激起荷爾蒙反應。由此可見,熱戀是難以維持。

長期的愛情與大腦

的確,隨著時間的流逝,熱情會漸漸冷卻。然而,研究顯示,愛的某些部分是恆久不衰,歷久彌新。Acevedo與她的研究團隊發現(2012),不論是剛剛陷入熱戀的情侶,還是擁有多年幸福婚姻的夫婦,在看到伴侶的照片時,他們大腦與多巴胺密切相關的部分均有被激活,而當中腹側蓋膜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及尾狀核(Caudate nucleus)是人類獎勵系統的一部分,參與製造多巴胺及輸送多巴胺到大腦不同部分。研究發現擁有多年幸福婚姻的夫婦親密度愈高,腹側蓋膜區活動愈活躍 (Acevedo et al., 2012)。

更甚,研究更發現大腦中的蒼白體(globus pallidus)或只能因長期並包含友誼的愛情而被激活,而不與熱戀或性相關。蒼白體存有大量催產素及血管加壓素受體,如上述所提,這兩種荷爾蒙在或能夠控制情侶之間的社交行為有著重要角色,更甚,它或能維持情侶間的忠誠,保持關係的「一夫一妻」(monogamous pair-bonding)。Acevedo與她的研究團隊推測(2012),「熱戀」似乎傾向激活大腦有關「吸引」的部份,長期的愛情則似乎傾向激活大腦有關「依戀」的部份。這與平常人對愛情的認知相若:一開始愛得轟轟烈烈,接著感情經歷磨合期,熱情冷卻,雙方的缺點變得明顯,若能順利渡過磨合期,感情便會變得細水長流,平淡而令人滿足。

總括而言,你可以選擇沉迷熱戀所帶來的激情,不斷地找尋新的伴侶;你亦可以選擇堅守愛情,忠貞不渝。不過長期的愛情與剛開始的熱戀是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你可能很難對你長久的伴侶產生最初的激情,不過彼此間的依戀是會隨著時間加深的,或許這種愛情與一開始的熱戀有些分別,但你亦可以將其視為愛情的昇華。只是,你亦可以只停留於追求熱戀與性的激情--這只是你的選擇。

小結

在電影的結尾,到底Birdy和阿漢是重新燃起熱戀的火苗,還是三十年來心中的愛意不斷醞釀,從未消散,又抑或愛意已經冷卻,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好好感受愛情中不同荷爾蒙交錯所帶來的歡愉,並珍惜帶給你這些感受的他/她,建立舒服的愛情。而未找到那人的你也不要緊,我們的大腦總是難以捉摸,不知何時才會令「它」動心,為你釋出荷爾蒙,做好追求別人的準備。所以你不妨在生活中認識更多的人,說不定何時便會動心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科學學會心理學學會>,內容或標題或經過編輯,可查看原文

Acknowledgment: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gratitude to Dr. Jin and Dr. Che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or commenting on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With his guidance and support, students are given the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Psychology in our Monthly Academic Journal.

Reference

Acevedo, B. P., Aron, A., Fisher, H. E., & Brown, L. L. (2012). Neural correlates of long-term intense romantic lov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7(2), 145-159. 

Beach, F. A. (1976). Sexual attractivity, proceptivity, and receptivity in female mammals. Hormones and behavior, 7(1), 105-138.

Carter, C. S. (2017). The role of oxytocin and vasopressin in attachment. Psychodynamic psychiatry, 45(4), 499-517.

Fisher, Helen. (2008, February). Why we love, why we cheat [Video]. TED Conferences. https://www.ted.com/talks/helen_fisher_why_we_love_why_we_cheat

Marazziti, D., Akiskal, H. S., Rossi, A., & Cassano, G. B. (1999). Alteration of the platelet serotonin transporter in romantic lov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9(3), 741-745.

Marazziti, D., & Canale, D. (2004). Hormonal changes when falling in love.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9(7), 931-936.

Sankeshwari, S., & Mulgund, A. A. (2020). PHYSIOLOGICAL BASIS OF LOVE-THIS IS OUR BRAIN ON LOVE: Physiology of Love and its ba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ent Research in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5-8.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科學學會心理學學會>,內容或標題或經過編輯,可查看原文

老師簡介

Psychology Society SSS HKUSU

The official page of Psychology Society, Social Sciences Society, H.K.U.S.U. | Est. 196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