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之後歸誰管

By Last Minute 香城史 | 2021-04-26 | 歷史及傳記 香港本土

在1941年香港淪陷之前,英國擁有香港主權。在二次大戰期間,蔣介石政權一面抵抗日本及共軍的威脅,另一面則希望解決清末民初遺下的治外法權及租界問題。

中華民國與英國於1943年簽署《中英平等新約》,終止英國在上海及天津等城市的租界權利,中國當時曾表示欲收回香港,但邱吉爾態度強硬,而與蔣介石甚為親密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仍未表態,所以平等新約中並不包含香港。

1943年11月,中、英、美在開羅召開會議,三國領袖蔣介石、邱吉爾及羅斯福聚首一堂。羅斯福向英國表示應將香港交還國民政府,並將香港變成自由港,歸國際共管,不過邱吉爾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在英國手上奪取香港。

回帶至中日戰爭爆發初期,國民政府為取得外國資金支援,曾嘗試接洽英國,打探對方是否有意買下新界管治權,不過當時英國亦在備戰階段無暇節外生枝。後來香港淪陷初期,英國被逐出亞洲,太平洋戰局不甚明朗,邱吉爾亦曾贊成將香港交予國民政府。但在1943年至1944年期間,盟軍在太平洋重拾聲威,英國便更認真地著手處理收回香港事務。

英國就香港的戰後政策相比起國民政府和美國更為周詳,香港計劃組(Hong Kong Planning Unit)在1943年8月成立,著手研究及籌備具體的政策方針,包括政府架構、重新發行鈔票、籌組臨時警隊、教育及醫療改革等等,甚至提出政制改革,欲將民主制度引入香港。英國明白戰後如要順利管治香港,帝國主義及殖民主義的舊戲便不能重演,開明善政才是換取管治認受性的籌碼。

儘管英國積極籌劃香港事務,但在路途上還有美國及中國兩大障礙。然而,在1944年期間日軍發動的「一號作戰計劃」打破了中美兩國的親密關係,此時英國在香港事宜更顯積極。不過,蔣介石政權亦從未放棄收回香港,而英國始終依賴美國來反攻太平洋戰區。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香港命運何去何從,仍然未有定斷。

圖片來源:MailOnline、維基百科、cup medi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Last Minute 香城史>專頁

老師簡介

Last Minute 香城史

每星期不同主題
重溫被遺忘的香港歷史
誰掌握了過去的闡釋權,就掌握了未來的願景圖 —《1984》
歷史不是逝去的,無足輕重的往事
歷史是與現實息息相關的政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