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心理學│為何偏偏選中我?

By Expivotal Work Matters | 職場心理學 | 2020-07-15 | 心理學

全球經濟大消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少企業恐怕亦受到不堪一擊。

無論是跨國集團,還是中小型企業,裁員看來是企業最直接的生存方法。然而,裁員背後的心理學,又有多少人理解?

「為何偏偏選中我?」

裁員往往比被炒更悲慘,前者是基於員工以外的因素如經濟環境變差、公司改革等;後者卻是因為員工本身的過錯而失去工作。簡單而言,被裁走的恐怕都帶點無辜而離去。

被裁走的員工心裡百感交雜,美國史丹福大學指出被裁的員工會經歷以下情感:擔心、震驚、憤怒、沮喪、抗拒、傷心、害怕等。

而且,很多不滿的員工表示自己沒有過錯便被裁走是不公平的對待。他們時常要求管理層一個「解釋」。 研究指出,即使被裁走的員工得到賠償金,甚至找到新的工作,前僱主一旦未能提供足夠的裁員解釋,員工的憤怒指數仍是最高的。

由以上可見,當人們感到不被尊重時,無論之後得到甚麼正面的回報,他們依然會心懷憎恨及憤怒。相信這些都不是僱主想見到的結果。 .

「裁員帶來的無力感」

先不說裁員會為離去的員工帶來經濟損失,他們的生理及心理亦會因而承受一定的壓力。這種失業的壓力不但會為他們帶來挫敗感,他們更會因為增加的負擔而覺得人生失去了方向。

英國更有研究指出,事業感較高的員工若然被裁走,他們的自我價值及自我認同感便會大大降低。這是基於他們的人生猶如被前僱主毀壞了。

更嚴重的是,這些員工對未來的僱主,甚至身邊的人都會容易產生信任問題。 .

「裁員真的是唯一出路?」

當不同企業在疫情下盡出招數生存,其實裁員不一定是唯一方法。管理層認為裁員能開源節流,但事實上還有更多可行且長遠的方法:例如實施在家工作、減少加班時間、自願減薪計劃。

當然,無論是甚麼方法都好,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一切都要讓員工感到受尊重及得到公平的對待。特別是僱主及管理層需要為員工提供進行此安排的合理解釋,此乃心理學上的互動公義 (Interactional Justice)。 .

除此之外,程序公義 (Procedural Justice) 亦是僱主需要留意的部分。無論是實施甚麼政策,員工都希望公司的決策過程是公開的,甚至希望在真正落實方案前,認真聆聽員工的訴求,而不是倉猝決定任何方案。

說到底,沒有員工會希望自己被裁走,而公司亦不應第一時間以裁員為最終目標。裁員所帶來的禍害,無論是對員工及企業,都不是輕易能收復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xpivotal Work Matters | 職場心理學>專頁

老師簡介

Expivotal Work Matters | 職場心理學

Expivotal 為大眾及企業訂造出多項以專業心理學為根基的方案,包括職涯規劃(Career Planning)、企業培訓(Corporate Training)、勝任力(Competency) 評估等。無論你是學生、在職人士或企業皆能藉着這些方案解決生活及工作上的問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