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遇到一個好上司或好領袖絕非一件易事,特別是在危難裡,才見得好上司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好上司呢?過去數十年,心理學家不斷研究一位成功的領袖需要具備怎樣的特質,他們普遍認為一位領袖不但需要重視自己及員工的成績與表現,還需要具有強烈的價值觀和信念,更重要的是能夠引領下屬及團隊作出轉變,並且深切了解他們的困難及需要。
變革型領袖
心理學家稱這種領袖為「變革型領袖」(Transformational Leader)。他們都會具有以下特徵:
1. 理想化影響力 (idealised influence)
領袖有堅定的信念,並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他們一般會是下屬的典範,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得到下屬的認同及尊重。下屬更會信任、崇拜和跟隨領袖的行為。在有需要的時候,他們更會為團隊及組織作出個人犧牲,從而達到整體目標。
2. 鼓舞性激勵 (inspirational motivation)
變革型領袖為下屬制定明確的目標及願景,並為他們的工作賦予目的。他們不但會動之以情,亦會說之以理去啟發員工,藉此一同達成目標及實行共同建立的承諾。
3. 知識激發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變革型領袖會不斷鼓勵下屬創新、自由思考、挑戰自我,例如邀請下屬發表新見解、鼓勵下屬挑戰現況、創造新方法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些行為不但令追隨者有著個人成長,亦能為團隊及組織帶來新的方向。
4. 個人化關懷 (individualised consideration)
每一位員工都是特別的,各自有著獨特的需要、能力、願望。變革型領袖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位員工的特別之處,並樂意以「度身訂做」的方式去協助每一位員工面對困難,提供職業導向等等。 這種對員工的深入了解及關懷不但能更易獲得員工的信任,員工亦會視變革型領袖為他們的「人生導師」。
能夠做到以上四點的領袖,你又遇過了嗎?試想著奧巴馬、曼德拉、喬布斯等人,他們都為自己的國家、種族、企業帶來正面的轉變,而同時他們都被譽為「變革型領袖」的典範。不要輕視微小的轉變,只要有著強烈的價值觀和理想,再配合適當的培訓,每人都可以成為一位出色的領袖。
了解好領袖的特質同時,有沒有想像過一個錯配的領袖為企業帶來的損害可以有多災難性?
心理學家認為破壞型領袖可以為團隊及組織帶來無可逆轉的傷害。破壞型領袖 (Destructive leader) 是指領袖有系統地並重複濫用權力,以不道德甚至是不合法的行為來侵犯組織和下屬的合法權益。這種領袖不但會讓追隨者對領袖產生厭惡的態度,更會令員工對組織失去信任,從而對工作失去動力、缺勤、辭職等等。
破壞型領袖
破壞型領袖一般有以下三種特徵:
1. 錯誤使用權力 (Misuse of power)
當破壞型領袖手握權力時,他們往往都會錯誤使用,甚至濫用權力。這些行為包括主動、被動、身體、言語、直接,以及間接的權力濫用,目的就是滿足自己的利益。例如,以身體或語言欺凌及侵犯下屬,又或者未能保護下屬的健康與福祉等等,這些都是錯誤使用權力的嚴重行為。
2. 被認為是破壞性的 (Perceived as intentionally destructive)
即使領袖沒有意圖去作出任何破壞,但破壞型領袖的關鍵往往在於下屬對其行為的觀感。破壞型領袖常以為自己的決定是顧全大局,但他們的行為總會被其他人認為是不為他人著想的、缺乏能力的、以及罔顧他人利益的。
3. 侵犯組織的合法利益 (Violate the legitimate interest of the organisation)
合法利益並不限於法律所限制的,還指違反道德觀念的,以及偏離社會規範的行為。當然,所謂「合法利益」亦隨著時間、地點、情況而異。這些侵犯個人、組織、以至社會的行為正正是破壞型領袖帶來最嚴重的禍害。
若要說破壞型領袖的佼佼者,當場少不了——精神病態(Psychopath)領袖
精神病態領袖
說到心理變態或精神病態,人們一般都會很懼怕。更可怕的是,原來精神病態的人亦可憑着他們的特性,在組織和機構中攀附到最高領導者的角色。精神病態 (Psychopath) 又可繹為心理病態,雖然它通常被應用在臨床心理學及法證心理學的領域中,但最近十年亦有心理學家研究精神病態在組織及機構內的發展。根據加拿大Robert Hare教授指出,精神病態的特徵一般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1. 人際關係:浮誇的自我價值、病態性說謊、喜歡操縱
2. 情感:缺乏同理心、悔意、內疚感
3. 生活方式:尋求刺激、缺乏責怪感、行為衝動
4. 反社會行為:難以控制行為、早年行為問題
「精神病態的普遍性」
心理學家認為精神病態者並非個個都是病人或罪犯,正常人都可以有精神病態的行為。而這些人都可以如常地工作及生活,甚至有著成功的一面。故此,心理學家認為這種亞臨床階段的精神病態 (subclinical psychpathy) 更像是一種人格特質。
根據Professor Hare在不同報告指出,精神病態者在商界上的普及率都比一般大眾的高。其中,有百分之三至四的精神病態者更能成為公司的高層,甚至是CEO。可見精神病態的一些特徵有機會為人們帶來職場上的成功。
「變態CEO」
心理學家認為,精神病態者能夠攀附到最高領導者的角色需要經歷以下五步:
1. 入職時建立社交圈子,並給其他同事留下「好員工」的印象
2. 衡量每位同事的實用性,分類為「棋子」與「保護者」
3. 操控別人以散播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同時發佈錯誤訊息以誤導對他不利的人
4. 利用「人格暗殺」企圖破壞對方的聲譽
5. 「成功上位」後放棄所有「棋子」與「保護者」的角色
看到以上的內容,大家可能覺得這人似曾相識。這種領袖可被看為是喜歡「耍手段」,但他們妄顧別人利益以及病態的破壞性行為其實比「耍手段」的後果更嚴重。除了大大增加員工的工作壓力,亦會為組織及機構形成非常惡劣的工作氛圍。更嚴重的是,由精神病態領袖主導的組織,他們為組織帶來的形象損害更是無法逆轉的。
變革型領袖會提升員工工作滿意度及為企業提升生產力,破壞型領袖甚至精神病態領袖會為企業帶來無比深遠的傷害,一個自戀的人當上了領袖又會如何呢?我們常常認為自戀的人很可怕,那自戀的人當上了領袖豈不是一場惡夢?
自戀型領袖
自戀的人 (Narcisstist) 一般都會有著以下的性格特徵:自我誇大、缺乏同理心、需要過度的讚美等。在職場上,自戀的領袖 (Narcissistic leader) 普遍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先,並同時展現出他的傲慢、支配傾向、自信等。
「自戀型領袖與性格的關係」
自戀的人一般都會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出他們的自信,例如在談話中表現得斷言、在小組討論中喜歡擔當主導者的角色等。這些自信的行為,與五大性格特質的外向性高 (Extraversion) 有著重要的關係。正因為自戀的人有著外向性高的特質,心理學家發現自戀的人的確能給予別人一種「他們有著領袖風範」的印象,而人們亦願意跟隨他們。然而,心理學家在研究自戀型領袖的工作表現時,卻發現了驚喜的結果。
「自戀型領袖帶來了災難?」
當你認為自戀型領袖只顧着自己的利益,不理會下屬,以致影響團體工作表現,那你只是看到了它的陰暗面。「自戀」雖然是貶義詞,但心理學研究結果竟然為「自戀」帶來新的意思。雖然自戀型領袖的自大行為很容易會形成職場上的欺凌行為,從而剝削了員工的福利及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但從另一方面看,自戀型領袖在社交場合的自信,以及大膽地為團隊提出方向的行為,的確能吸引到一些員工的追隨及信服,從而提升員工的工作表現。
有見及此,心理學家認為自戀型領袖也有其明亮的一面。研究更指出「自戀」這特徵不宜太高或太低,找到其「最佳點」(optimal point) 才能最有效地提升員工的表現。
「最佳點在哪裡?」
由於我們很難量化性格及行為,所以心理學家對於「適中的自戀」仍有待研究。事實上,有些學者更指出現實中一些偉大的領袖都擁有適量的自戀特質,例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等。至少我們知道的是,一個自戀的領袖並不完全是惡夢,只要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以及接受適當的訓練,適量的自戀原來也不是一件壞事。
領導才能的學問,看似簡單,其實當中牽涉了各種人為因素(human factors)。其中一大因素,莫過於領袖自身的性格特質。因此,企業在挑選和培訓領袖時,必需事先理解領袖的性格特質,這樣在進行領導才能培訓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一個好的領袖,會為機構帶來無盡的可能。
一個不適合的領袖,卻可能為機構帶來無法修補的破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xpivotal Work Matters | 職場心理學>專頁
Expivotal 為大眾及企業訂造出多項以專業心理學為根基的方案,包括職涯規劃(Career Planning)、企業培訓(Corporate Training)、勝任力(Competency) 評估等。無論你是學生、在職人士或企業皆能藉着這些方案解決生活及工作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