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排便才正常?從中醫角度了解便秘

By 烈大夫 • 張懷烈中醫師 | 2019-03-28 | 醫藥健康

大便的規律,反映大腸的生理傳導及蠕動功能,在現代以及傳統中醫學中,也重視大便的診斷,在身體檢查中大便裏檢驗到不同含量的細菌、微生物或病理因素存在,反映著病者身體狀態以及透露潛在的疾病可能性。

圖片來源: pixabay

正常的排便是與排便的頻率次數、排出的總量、大便的質地有關,但由於不同人體質相異,有些人的體質甚至少至一周排便一次,雖無自覺體感症狀,但在中醫的角度下,排便的異常已構成病理的體質,或反映着身體內部氣、血、臟、腑的失平衡。

『合理的便便頻率和質地』

理想的大便頻率,是每天定時定量的排便習慣,每天不超過三次大便,或最少每天一次大便,與往常排便次數並無大幅度更改者,亦屬正常。

理想的大便質地,是軟硬適中,如排出香蕉形狀爲佳,不會瀉下便溏稀爛而岀,亦不會呈現如粒狀硬結的糞質,大便呈粗條狀,亦不會目測到線狀刮紋,當中並無異常雜質如黑色或夾雜多種顏色的排泄物,以及未能消化的食物殘渣存在着,排便過程中並無產生疼痛、出血或費力排出的現象,在每一天特定時間內,以均等份量排出,能具備以上各項特徵者,都屬於正常的排便。

『以體質及證型分析』

圖片來源: pixabay

如果長期大便不暢通,包括質地過硬或兩至三天才排便一次的人,反映身體生理功能與內在的平衡受到干擾,在中醫療法中,我們在臨床上多見以下病機,常見之診斷分型:

• 津液耗損
• 腑實腸燥
• 脾氣虛弱
• 氣陰不足
• 脾約胃燥
• 血虛氣弱
• 肝火旺盛

應用不同的處方用藥,把以上各個形態不同的病機病因清除,燥者潤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在臨床上可見病例中,十治其九。如以現代角度描述,除了功能性便秘外,很多結構性病因引起的便秘也能逐漸緩解,達到標本並治的效果。

『改善體質宜戒口』

圖片來源: pixabay

除由中醫處方用藥外,注意戒口(戒辛辣、煎炸、過量紅肉、製品加工食物、溫燥的食材),宜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也是治理排便障礙的助緣,因為無論是哪一種病因病機,身體缺乏水份或水份分布不均,是便秘人士普遍的現象,相信這項並不是醫療人員也應該懂得。

一般中醫師慣用的通便類中藥,因藥性有可能相對猛峻,建議由中醫師診斷後方可使用,所以如發現了自己排便出現上述異常情況的朋友,請先多飲水及增加進食蔬菜水果的餐飲比例,堅持適當的戒口,如情況未能夠在兩三星期內逐步改善,請尋找各位的中醫師諮詢及進行診治。

香港註冊中醫師
張懷烈中醫師(烈大夫)

老師簡介

烈大夫 • 張懷烈中醫師

在心和堂中醫診所擔任註冊中醫師、在清心堂中醫診所擔任註冊中醫師和在懷藥堂擔任註冊中醫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