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死亡的洋娃娃

By The Bone Room 存骨房 | 2019-01-20 | 旅遊及文化

每個小孩都可能會有自己喜歡的洋娃娃,有些更會有那些模仿嬰兒而製成的洋娃娃玩具。小孩可以為洋娃娃換尿片,餵食等,就如真正在照顧另外一名嬰兒一樣。這些蠟製的洋娃娃玩具早在十九世紀已經出現。不過,他們除了可以讓小孩學習照顧嬰兒之外,這些洋娃娃更預設了另類指示及用途。

 

一般來說,這些洋娃娃的像真程度可以說是比我們小時候的還要真實!這「真實」的意思是指於十九世紀玩這些的女孩子會透過照顧這洋娃娃而學會如何縫紉及造衣服。她們會一起「玩煮飯仔」(我回想我小時候都有~),當然透過這些活動,她們會潛移默化地學會當時社會賦予成年女性的形象及職務。看起來,跟我們玩的那些洋娃娃並沒有什麼差別,除了一種額外功能:讓小女孩學習如何準備及參與喪禮。

 

來自約1860年的維多利亞時代洋娃娃。該洋娃娃頭上的頭髮多半來自原本死去的嬰兒。 

女孩們會有一套稱為「Death kits」的死亡用具組,裡面包含了所有需要準備一個喪禮的任何用具。當中包括,一個洋娃娃、幾套黑色的喪服及一個洋娃娃般大小的棺材。女孩子就會按照喪禮的次序,練習為洋娃娃穿喪服,準備瞻仰遺容、如何安置好洋娃娃到棺材,及如何主持一個喪禮。這些現在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於當時十九世紀的確是女性的職責。

 

現今社會不論是華人或是西方,都覺得女性做這些工作很不簡單。諷刺的是,歷史告訴我們,這其實正常不過!女性創造生命同時亦處理死亡,生命就是如此的玄~

 

除了讓女孩子可以預演死亡之外,在十九世紀洋娃娃還有一個用途!如果有嬰兒或小孩在比較富有的家庭中去世後,家人會按照嬰兒或小孩的特徵製造一個跟小孩很相似的一個洋娃娃。家人為這個洋娃娃穿上小孩的衣服,夾上一束束死去小孩的頭髮,令洋娃娃猶如入睡中的小孩一樣。如果放在喪禮上「瞻仰遺容」之用的話,有時候更會為洋娃娃灌進沙以令重量更為真實。當然,亦有些只會做頭部及肩膀而已,其他部分都會被遮蓋好。

 

喪禮後,這些洋娃娃會放到墳上或放回屋內。有些甚至會放到床上及定期更換衣服,猶如真實的小孩一樣!

參考資料:

Wax Dolls, Montanari and Pierotti Dolls – Gotta Love The Beauty of Wax https://victoriantraditions.blogspot.hk/2016/04/wax-dolls-montanari-and-pierotti-dolls.html

Grief, Death, Funerals – Exposure to Death, Emotional Responses to Death – Encyclopedia of 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History and Society”. faqs.org http://www.faqs.org/childhood/Gr-Im/Grief-Death-Funerals.html

老師簡介

The Bone Room 存骨房

存骨房是儲存了研究用骨骸的資料室。此為任何跟骨頭、人類學、法證科及其亞洲文化的中英雙語平台。這專頁跟網誌都由李衍蒨(人類學碩士及法證/法醫人類學及法醫考古學碩士)主理。Nothing but bones. Bilingual social platform for skeletons.

分享